在“数据驱动”向“价值创造”深度转型的背景下,安宁区检察院坚持以案件管理职能为关键支点,聚焦数据质量、分析能力与成果转化三大维度,全面提升业务研判的专业性、精准度与实用性,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治理:筑牢案件管理质量生命线 强化源头管控,实施双重审核机制。采用“系统自动巡查+人工精细筛选”双轨并行模式,依托“数据校验管家”智能系统,实现对案件信息填录的全流程、可视化动态监管。系统自动识别问题并精准定位至承办人、案件及具体项目,确保问题可溯、责任到人。同时,明确检察官为案卡填录第一责任人,通过内部工作群实时反馈问题、逐项跟踪整改进度,从源头严控数据质量。 推进常态整改,构建闭环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建立问题台账与定期“回头看”机制,确保整改责任层层压实。针对高频次、共性化问题,及时制发《流程监控通知书》,推动问题系统化整改,实现数据质量持续稳定提升。 分析赋能:构建检察业务决策支持体系 健全会商机制,开展业务全面体检。定期组织召开全院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议,系统梳理“四大检察”运行态势、各业务条线质效表现及重点领域办案情况。通过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分析看趋势,实现对检察业务的精准“把脉”与全面评估。 聚焦问题导向,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案件管理部门每季度围绕核心业务指标开展深度分析,精准识别优势领域与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优化建议。今年以来,已连续完成三个季度《检察办案质效分析报告》,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又助力业务部门精准查漏补缺,实现靶向提升。 成果转化:打造检察管理闭环生态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整改督导。针对研判发现的问题,制定精细化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与预期成效。案件管理部门与检务督察部门协同开展跟踪督导,建立整改效果评估机制,对推进不力事项及时预警提醒,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取得实效。 推动机制固化,构建持续优化闭环。将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提炼固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推动研判成果深度融入管理决策全流程。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广泛吸纳办案人员与业务部门的优化建议,构建“分析—整改—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检察业务质效与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