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那头的“她”温柔体贴,却始终不肯见面;刚确定关系,“她”的家人就突发疾病急需用钱;当你倾囊相助后,“她”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是电视剧情节,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诈骗案件。
案情回顾 “天降良缘”:微信邂逅“贴心女友” 2025年8月,单身的王某经人介绍认识了李某。得知王某有找对象的意愿后,李某便动起了歪脑筋。 “我有一个叫‘张某’的妹妹,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介绍给你认识怎么样?”面对李某的热心,王某满怀期待地添加了“张某”的微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某”每天对王某嘘寒问暖,两人迅速确立了恋爱关系。虽然王某多次提出见面或视频通话的要求,但“张某”总是以“母亲生病需要照顾”、“工作太忙”等理由推脱。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王某并未起疑,反而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女友”愈加信任。 “紧急情况”:“准岳母”重病需彩礼救急 交往不到一个月,“张某”突然发来消息:“我妈妈病情恶化了,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可我们家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就在王某焦急之际,作为介绍人的李某也 “证实”:“张某母亲确实病重,现在家里希望你们能尽快确定关系,按照习俗需要先给彩礼钱应急。” 一边是“女友”的哭诉,一边是介绍人的劝说,王某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拿出50000元现金作为彩礼,通过李某转交给“张某”。 “雪上加霜”:“女友”和介绍人轮番借钱 彩礼送出后不久,“张某”又以哥哥李某母亲生病治疗为由,希望王某能在金钱上帮助李某。与此同时,李某也声称自己的母亲生病缺钱,向王某家人借款。 出于对李某介绍对象的感激和对“女友”的关心,王某家人向李某出借了26000元现金。然而,当王某提出要探望生病的长辈时,李某和“张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真相大白:“女友”竟是介绍人假扮 在陆续给付76000元后,王某发现“张某”的微信回复越来越慢,最后竟完全失去了联系。感到事有蹊跷的王某在家人的提醒下,终于意识到可能被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公安机关侦查,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所谓的“张某”根本不存在,从头到尾都是李某一人分饰两角,用自己另一个微信账号虚构的女性身份与王某“谈恋爱”。 据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他因手头拮据,便萌生了以介绍对象为名实施诈骗的念头。所骗得的76000元现金,已被他全部用于个人挥霍。 目前,榆中县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李某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检察官说法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指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构成诈骗罪。 “这是一起典型的婚恋交友类诈骗案件。”检察官分析道,“犯罪嫌疑人利用被害人渴望组建家庭的心理,通过虚构女性身份建立感情基础,再编造家人病重等紧急情况,层层设套骗取钱财。 检察官提醒 核实身份是关键。在网恋过程中,务必通过视频通话、见面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如果对方始终以各种理由拒绝见面或视频,极有可能是诈骗。 谈钱需谨慎。真正想与你建立关系的人,不会在未见面或刚认识不久就提出大额金钱要求。 提高警惕意识。当素未谋面的网友或网恋对象提出借钱、投资、转账等与金钱相关的要求时,一定要高度警惕。 保留证据助维权。注意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现被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榆中县检察院提醒广大群众:网络交友需谨慎,在追求美好姻缘的同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谨防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