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洪水无情,政法有爱!面对榆中县突如其来的山洪灾害,全市政法干警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信念,闻汛即动、向险而行,用坚毅身躯筑起守护平安的铜墙铁壁。他们或冲锋在抢险一线,或坚守于秩序维护,或奔波于群众安置,以忠诚担当诠释了政法铁军的初心使命。为记录这些逆行身影、传递榜样力量,即日起,“兰州政法”开设【抗洪先锋·政法担当】专栏,集中展现政法队伍在抗洪抢险、灾后重建中的感人事迹与为民情怀。让我们以笔为媒,致敬平凡英雄,凝聚前行力量,共护金城安宁!
榆中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党支部:
洪峰筑堡垒 抢险战旗扬
2025年8月7日傍晚,榆中县上空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砸在路面噼啪作响,转瞬就连成密不透风的雨幕。从应急部门发布强降雨防范预警到升级为黄色预警,19时18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划破夜空:“过去一小时,我县兴隆山降水量已达40.4毫米”。随着预警信息中降水量持续攀升,省道104线兴隆山路段突发山洪。危急时刻,榆中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党支部的党员们挺身而出,一面鲜红的党旗在风雨中猎猎作响,化作洪峰前最坚实的红色堡垒。
号令如山
党员冲锋在前
“全体党员集合!立刻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9时20分,支部书记肖江坤的指令在分指挥中心骤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支委委员们冒雨奔进指挥室,雨水顺着警帽边缘滴落,在桌面上晕开一圈圈水痕。“兴隆山路段已出现落石险情,必须马上阻断进山通道!”肖江坤指着实时监控画面,手指重重敲在屏幕关键节点上,“孙飞、石有亮值守指挥中心,实时追踪洪流动态;值班民警彭尚祥带领党员突击队,即刻赶赴兴隆山村路口开展车辆劝返,其他支委在大队待命!”
分指挥中心内,党员石有亮双眼布满血丝——他已连续值班12小时,刚处理完白天的警情。接到指令后,他猛灌一口浓茶,沙哑着嗓子调度:“把省道104线沿线监控探头全部切到大屏!通知沿线卡口岗位,每5分钟汇报一次路况!”当监控画面中一道约10多米高的黄色水墙向山下推进时,他抓起对讲机嘶吼:“彭尚祥注意!洪水还有约5分钟抵达你处!立刻带队员撤至西环路口,继续坚守劝返岗位!”
分指挥中心内,党员石有亮双眼布满血丝——他已连续值班12小时,刚处理完白天的警情。接到指令后,他猛灌一口浓茶,沙哑着嗓子调度:“把省道104线沿线监控探头全部切到大屏!通知沿线卡口岗位,每5分钟汇报一次路况!”当监控画面中一道约10多米高的黄色水墙向山下推进时,他抓起对讲机嘶吼:“彭尚祥注意!洪水还有约5分钟抵达你处!立刻带队员撤至西环路口,继续坚守劝返岗位!”
此时的兴隆山村路口,暴雨如鞭子般抽打在身上。党员彭尚祥带领3名队员站在没过小腿的积水中,用喊话器一遍遍警示:“前方道路落石,有山洪危险!请立即掉头返程!”一辆越野车试图强行通过,彭尚祥一个箭步冲上前,张开双臂拦在车前:“老乡,命比啥都重要!前面已有车辆被洪水卷走了!”他指着远处被洪流裹挟的塑料桶,语气急促却坚定。最终,车主被说服掉头。在洪峰抵达前的10分钟里,他们成功拦停劝返50余辆车辆。
凌晨0时,大队分指挥中心监控显示:兴隆山路段遭遇洪水的同时,312国道跨兴隆河双店子大桥、跨龛谷河接驾咀大桥均被洪水淹没。接指挥中心指令,党员魏邦虎在三角城十字拉起警戒线,宣文显在国道312线清水驿路段用反光锥设置分流通道,邵文波在新营黄坪三岔路口冒雨指挥绕行,对途经国道312线双店子路段的车辆逐一劝返,引导其通过清傅一级公路、G30高速绕行。截至8月15日,各劝返岗累计劝返车辆1500余辆,电话提醒460余名车主避开危险区域,用血肉之躯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
洪涛砺志
党性在激流中闪光
党支部书记肖江坤在下达完指令后,立即带领值班人员赶赴兴隆山路段巡查。对出现落石的路段,他联合县交运、路政及应急救援人员共同清理,并对进山车辆逐一劝返。随后根据县局指挥中心指令,在兴隆山三岔路口增设劝返岗。23时30分许,正当队员们在三岔路口清理被狂风刮倒、横亘路面的大树时,浑浊的山洪裹挟着泥沙、石块轰然而至!危急时刻,肖江坤凭借对当地地形的烂熟于心和丰富的抢险经验,立即高喊:“快!往西侧高坡撤!”果断带领现场救援人员向安全高地转移。暴雨和山洪彻底摧毁了通讯信号,肖江坤毅然带领队员在黑暗中徒步跋涉6公里崎岖山路,前往马坡派出所求援。与前来接应的马坡所民辅警汇合后,他趁着雨势稍歇,抓起铁锹带头跳入泥泞,会同救援队伍连续奋战,同步展开搜救行动。
8月8日清晨,省道104线兴隆山路段已成泽国,石头、树木、车辆等被冲毁的物品夹杂在泥泞中。支部书记肖江坤当即决策:“先清理路障!让救援车辆能靠近核心区域!”他拖着泥泞疲惫的身躯率先跳进及膝深的泥水中,弯腰搬起半埋在淤泥里的石块。队员们紧随其后,在泥水中清理断木、石块和被冲毁的护栏碎片。淤泥紧紧裹住小腿,每挪动一步都要费尽全力,有人脚下打滑摔倒在泥水里,爬起来抹把脸继续奋战,没人喊一声累。泥水与额头的汗水混在一起,胸前的党徽虽被泥水覆盖,却依然透着滚烫的光。
“小康营乡南北关村有群众被困!”上午9时许,紧急警情传来。党员支江刚从泥水里爬出来,警服还在滴水,立刻主动请缨:“我去!我熟悉那边的路况!”他与小康营派出所民警、村支书陈光红一同携带救生衣和绳索赶往现场。村子入口已被洪水淹没,最深处达1.2米,浑浊的洪水里漂浮着家具、柴火等杂物,水下暗藏排水沟和淤泥坑。“跟紧我,踩着路边的石头走!”支江走在最前面,用竹竿试探水深,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他们挨家挨户敲门搜救,在第八户人家发现了两位被困的老人。“别怕,我们来救你们了!”支江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和队友们一起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把老人安全送到安置点时,支江的警服已完全湿透,双腿因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不停发抖,但他只是拧了拧衣角,转身又投入下一场搜救。
雨过天晴
初心在服务中延续
8月10日,洪水退去,省道104线沿线河道露出狰狞面目——淤泥厚达半米,乱石和杂物堆积如山,不少车辆被冲到河道中央或卡在石缝里。“群众的车丢了,心里肯定急坏了。”党员杨小平主动带领5名队员组成搜寻小组,每天清晨就带着铁锹、撬棍和拖车绳钻进河道。
河道里淤泥没到膝盖,脚下的碎石和玻璃碴随时可能划破鞋底,杨小平第一个踏进淤泥:“大家注意脚下,分片搜寻,发现车辆先拍照定位!”在一处弯道处,他发现半辆小轿车被埋在泥沙里,只露出车尾。“小心操作,别破坏车辆证据!”他指挥队员先用铁锹清理周围淤泥,再联系吊车到场。起吊时,他站在旁边全程紧盯,生怕吊绳松动导致车辆二次损坏。当车身缓缓升起,淤泥顺着车缝哗哗流下,露出变形的车牌时,他立刻用手机拍下,联系指挥中心查询车主信息,并将车辆拖回安全地带,逐车登记、保管,按照程序进行发放。
“是我的车!太感谢你们了!”8月12日,车主王先生在临时停放点看到自己的车时激动得眼眶发红。党员杨小平一边引导他办理认领手续,一边递上《灾后车辆处理指引》:“您先联系保险公司定损,需要报废的话我们可以协调车管所简化流程。”截至8月15日,搜寻小组共找到46辆被洪水冲走的机动车,全部联系车主认领。为方便群众,他们还在停放点设立服务台,协调保险公司、汽修厂现场办公,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堡垒无言
旗帜在坚守中飘扬
洪水过后的道路满目疮痍,随着大量救援力量抵达,各级领导赶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道路交通疏导与保障成为重点工作。榆中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党支部全警动员,从清晨7点到夜晚10点,在每天15个小时的连续作战中筑起“生命通道”与“指挥通道”双线保障网。
党员突击队在兴隆山万家庄路口等关键节点设立临时指挥岗,支部书记肖江坤带头站在最拥堵的路段,反光背心外披着雨衣,一个个指挥手势在晨光中划出清晰轨迹。“救援车辆靠左!保持通道畅通!”他每10分钟就通过对讲机调度一次,声音因持续喊话而沙哑,却始终洪亮有力。当民辅警看到挂着“抢险救援”标识的工程车驶来,立刻跑步上前引导,指挥社会车辆临时避让,确保每辆抢修车都能“零等待”通过。
党员代建伟驻守在通往灾区的必经之路西环路十字路口,这里是各级指挥车辆的主要通道。他提前与前方指挥部对接,建立“指挥车辆提前报备—路面优先引导”机制,每当有挂着特殊标识的指挥车临近,就通过手势和哨音开辟临时通道。他顶着正午的烈日奔跑在车流中,警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成深色,靴底的泥浆在路面印出串串足迹。
自灾情发生后几日里,降雨多次来袭,路面变得湿滑泥泞。交警大队全体民辅警坚守在县城及灾区各个主要路口,熟练指挥每一辆车快速通过;遇到因路况不熟而停滞的车辆,他们冒雨上前指引路线,裤腿沾满泥浆也毫不在意。当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货车安全驶入灾区,当夜幕中领导指挥车辆的灯光消失在路尽头,他们稍作歇息,又继续疏导晚归的群众车辆。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党员们的身影始终定格在路面一线:有的在积水处徒手清理阻碍车轮的石块,有的在拥堵路段逐车劝导分流,有的在紧盯屏幕分析研判每一个时段的交通状况。截至8月16日,榆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党支部出动警力1170人次,出动警车260车次,累计开展各类勤务22次,引导保障救援车辆300余辆,指挥1600余辆车辆顺利通过受灾路段,未发生一起因交通拥堵导致的延误事件,开展重要点位动态巡控180余小时,用不懈的坚守,让党旗在保通一线持续闪耀。
当洪峰退去,阳光重新洒满兴隆山,那面在风雨中挺立的党旗愈发鲜红。榆中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党支部用行动证明:越是危难时刻,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越坚不可摧;越是激流险滩,党员的先锋旗帜越高高飘扬。这红色堡垒,是洪水中群众最可靠的依靠;这闪耀党徽,是危难里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