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声音,却比任何话语都重。一对聋哑夫妻向永登县法官和综治干部如释重负地比出了手语“谢谢”,一场艰难的离婚纠纷止于诉前。 纷争起因 二十年前,因“同频”而温暖的聋哑人婚姻,在二十年后的冷战与疏离中走到尽头。立案大厅里,王女士用拳头捶着自己的胸口,“咚咚”声里,手势飞快,丈夫张先生也着急得用手指在空中快速划动,双方再次交流未果,矛盾不断升级。永登县人民法院河桥法庭联合综治中心主动了解到这一情况,提前介入处置。 温情调处 承办法官蔡忠忠和河桥镇网格员多次前往张先生家中以拉家常的方式耐心沟通、解释说明,帮助张先生和其亲属了解自身权利,成功引导张先生接纳调解。
法官和综治干部在双方都进入调解室后,立刻主动上前提供帮助。有人查找并练习“你好”“别着急”等手语图示与王女士交流;有人耐心向双方亲属了解情况并记录;询问诉求时,工作人员将信息写成大字,配合手势反复示意,助力双方诉求表达。
调解过程中,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先让双方释放情绪,再通过亲属及手语老师传递理解与关心,引导双方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就算分开,你们还是孩子的爸爸妈妈”这样的话语软化双方态度,促进沟通。
调解结果
经过法院与综治中心温情调解和耐心联动,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在调解协议上按下手印,和平结束了这段婚姻。在工作后期回访中,了解到双方都带着对彼此“安好”的默契,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
这起特殊离婚纠纷的成功化解,既维护了聋哑夫妻的合法权益,又体现了司法的温度与人文关怀。此次法院与综治中心的联合调处,通过学手语、拉家常、借助亲属力量等方式,既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温暖高效服务,也为处理特殊群体纠纷提供了借鉴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