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分层调解+一揽子解纷”破三方僵局——榆中法院做实定分止争21天护航小微企业“重生”

来源:兰州政法网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5-05-12
字号:A A    颜色:

近日,兰州市榆中县人民法院鲍宗新法官团队,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六尺巷调解法”做好“以和为贵”“大文章”,立足“简案快审、实质解纷”职能定位,创新运用“分层调解+一揽子解纷”模式,成功化解一起因商铺租赁引发的三方纠纷案件,既阻断了“一案结多案生”的诉讼衍生风险,又避免了简单判决后存在执行不能的风险,助力小微企业快速恢复经营,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图片


案情聚焦:

锁门纠纷陷僵局,三方利益难平衡


2024年,餐饮创业者甲某从丙某(二房东)处承租商铺经营餐厅,后因丙某与乙某(原房东)存在租金纠纷,乙某直接锁闭商铺长达五个月,导致甲某无法经营、损失严重。甲某无奈将乙某诉至法院,并将丙某列为第三人。同时,被告、第三人账户均已在其他案件中被保全且不具有相应的债务偿还能力。案件争议焦点在于:乙某锁门行为是否侵害次承租人权益?丙某应承担何种责任?如何平衡三方利益实现公平?


调解破局:

分层调解定分止争,司法智慧实现共赢


面对简单、机械裁判可能引发的执行困境与矛盾激化后产生多起诉讼风险,承办法官坚持明规则、强导向,透过案件争讼把握背后实质争议和利益诉求,情同此心、换位思考,引导原告、被告、第三人强化市场观念和契约精神,找寻衡平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依托“分调裁审”改革机制,以实质化解纠纷为导向,构建分层调解体系:通过“背靠背”沟通策略差异化引导各方——向甲某剖析诉讼风险聚焦经营恢复,对乙某释明锁门行为违法后果推动协商,为丙某定制分期方案纾解债务压力,成功消弭三方对抗情绪。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审判思维,创新打造“解约-立约-分期”组合方案:以经营权兜底机制促成甲某与乙某签订26个月新租约保障持续经营;通过解除乙丙原合同实现11万元债务分期履行;采用“弃赔换优惠”模式,以甲某放弃40万元索赔换取租金优惠,构建动态利益平衡。该案通过司法智慧将对抗性诉讼转化为共赢方案,实现了“经营稳定+债务清偿+关系修复”三重社会治理效果。


典型意义:

积累商事解纷“榆法经验”


承办法官坚持将“法理情”融入调解工作全过程,让当事人体悟到调解思路背后的法治精神、道德引领和共情共鸣,解开“法结”、消解“心结”,力求最大限度实现定分止争。其示范价值在于:


次承租人权益保护新范式:确认原房东锁门行为对次承租人经营权的客观侵害,通过直接建立租赁关系快速止损,为小微企业权益救济提供司法参考。


债务重组创新实践:以“解除旧约+分期履行+优惠续租”组合拳,一次性化解三层纠纷,避免连环诉讼,彰显榆中法院“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专业效能。


护航营商环境加速度:仅用21天促成调解,助力甲某快速恢复营业,破解“诉讼周期长、企业耗不起”困局,展现司法服务速度与温度。


法官提示:

防范风险有章法,高效解纷护权益


缔约审慎明权责:签约前核查房屋权属,合同须明确转租权责、解约条件及争议条款,增设出租人过错赔偿标准。


证据留存宜规范:妥善保管租赁合同、租金流水、商铺影像资料及沟通记录(含电子数据),确保证据链完整有效。


多元调解促共赢:优先通过综治中心、行业协会等调解平台化解纠纷,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未果再行诉讼程序。


依法维权循正途:慎用自力救济,避免不当维权引发次生责任。


本案是榆中县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办案全程坚持依法化解、循法而行,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调解工作,既维护个案公平正义、个体司法需求,做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法、理、情相融合,“润物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下一步,榆中县法院将以“司法作风改进年”为牵引,扎实推进“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年”活动,聚焦抓前端、治未病,持续优化“调立审执访”全流程协同机制,做实定分止争,为市场主体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以“小团队”释放“大能量”,全力书写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合创新的榆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