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打造社会治理高地 夯实主动创稳基础 兰州新区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成效明显

兰州政法
2024年06月24日 03:49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作为坚持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坚持高点定位,突出规范建设,自加压力、集中攻坚,仅用2个月实现新区各级综治中心全部提质达标,矛盾纠纷“集散地”和社会治理“桥头堡”作用初步显现,安全发展基础有力夯实,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图片


突出规范化建设  系统打造综治阵地


图片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规范综治中心建设,以思路之新、机制之优、功能之全积蓄“后发优势”、赋能赶超进位。重构治理体系。立足新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现状,在新区层级和各镇、各中心社区单独设立综治中心,以实战化标准全部提档升级,构建起扁平化管理、三级贯通、覆盖全面、集成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整合资源力量。按照“应入尽入、有机整合”思路,将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5便民热线服务中心、网络舆情研判中心、信访接待大厅与综治中心“多中心合一”,力求“只进一扇门、办清所有事”。狠抓责任落实。以流程化、规范化、体系化为目标,建立综治中心、各功能室、进驻人员管理运行制度26项,明确职能部门、业务人员权责,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推重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推进实战化运行  做深做实“三调对接”


图片

持续优化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机制,一体推进源头治理、多元化解,以其程序便捷、方式灵活、立场中立得到群众信任和认可。提升诉调对接平台承载力。将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整体进驻综治中心,组建速裁法庭,完善流程设置、节点时限和工作标准。4月22日以来,诉前调解中心受理案件651件,诉前分流案件549件,首次分流率达84.3%,化解成功率71.2%。健全警调对接数据信息链。建立警情信息全量推送机制,实行矛盾纠纷化解民警上门、110电话“两回访”,社区全跟进,化解成功率94.2%,矛盾纠纷类警情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管控,“民转刑、刑转命”和个人极端事件零发生。推进访调对接规范化。深化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规范建立信访事项、矛盾纠纷融合受理、区分处置机制。妥善调处长达2年之久的某商贸公司拖欠2680余万元采购款纠纷案,程序便捷、方式灵活、立场中立,群众信服认可。


增强智能化支撑  数字赋能矛盾调处


图片

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作用,推进信息数据全量收集、分析研判、预测预警,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精准性和实效性。延伸业务“服务端”。立足矛盾风险“一网通管、一站化解”,研发集实名登记取号、窗口分类受理、全程跟进化解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重点人、重点事及矛盾纠纷实时掌握和智能化汇集、分析、研判,延伸了平安甘肃平台线下业务链条和“智治”功能。打造预警“处理器”。做到法院诉情、公安警情、信访访情、12345民情及各级综治中心受理信息“六线归集”,实行矛盾纠纷红橙黄绿“四色管理”,建立网格员常态化解、村社集中化解、镇街牵头化解、新区攻坚化解“四级化解”体系。构建会商调度“云平台”。将雪亮工程、平安甘肃平台、综治视联网系统全部嵌入各级综治中心,上下贯通、横向互联,打造了远程可视、数据汇集、即时调度、集中指挥的调度指挥中心,为实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服务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隐患联排、平安联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造精细化网格 靶向开展服务管理


图片

积极探索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着力打造区域统筹、全域覆盖、科学规范、管理有序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强网格力量。精准划分网格748个,推动镇(中心社区)干部和村(社区)班子成员全面下沉到网格。按照“1+4+N”模式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社区专干、民辅警等网格力量。提升履职能力。严格落实“周例会、月调度、半年督查、全年评估”要求,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每季度奖励优秀网格员50余名。修订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15项,明确网格员“五必”事项和“五知”要求,组织培训34场、1500人次,网格员履职水平显著提高。优化网格服务。积极探索“网格+”模式,拓宽基层治理微阵地、提升服务群众精细度,优化整合各类服务事项11大项44小项,建立起“一呼即应、一办到底”的闭环流程。今年以来,网格员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74件,调处化解1753件,化解率98.8%;开展为民服务事项8675件。

发布:兰州市委政法委宣教科
编辑:孔令闻


 推 荐 阅 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兰州政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